經學研究論壇第一期-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經學研究論壇編審委員會
編審顧問:林慶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編審委員:向鴻全(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朱孟庭(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孫致文(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陳進益(清雲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楊 菁(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德明(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蔡長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鍾雲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主 編:陳進益
編 輯:何淑蘋、劉健海
經學研究論壇第一期-序
發刊詞
我有一個夢,但願能將最美好的一切與大眾分享。因此,決定編輯出版這本刊物~《經學研究論壇》。
在這個以變化為價值的時代,經學的研究無疑是個看似最跟不上流行,也最冷門的學問。
那麼,此時辦一本以發展推廣經學研究為目的的期刊,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對《易經》稍有所涉獵的人都知道,《易》中含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義。「不易」指的是不可改變的常道,「簡易」則指以簡御繁的特質,而所謂「變易」,則是將「不易」之體與「簡易」之用兩個特質再翻上一層,在「不易」與「簡易」之中,正自有「與時俱進」的變化之道。
「與時俱進」的變,不只是《易經》知人論世的特色,更是所有中國傳統經典所以存在的價值。在經學發展史中最具經典意義的孔子,他所以能成為聖人的一大特色,便在「時」這個字。何謂「時」?「時」,指的正是每個「當下」,每個「現代」。
因此,在這個追求變化、講究創意的現代裏,經典「既常且變」的特質,正可以作為我們變化創意的基礎與方向。
這種看法,當然不會只有我們知道。學界中、社會上,只要對傳統經典有所深入的有識之士,亦多有類似看法。因此,海峽兩岸提倡經典研究的專業刊物雖然不多,但卻一直存在。其中甚具影響力與重要性的,如在臺灣有:林師慶彰主編的《經學研究論叢》、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的《經學研究集刊》,以及對岸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主編的《中國經學》。而其他尚有以儒學為名的刊物,如: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的《當代儒學研究》、臺北巿立教育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的《儒學研究論叢》等等,亦在推動經典研究的風氣上多有努力。就因為有這些前輩學人所耕耘的園地,經學的研究發展才能不絕如縷,如今我們創辦這本《經學研究論壇》,希望能為不斷堅持努力研究中國經學的學者們,耘出一個發表心得,相互交流的開濶天地。
這本刊物今天可以順利發行,除了要感謝本期所有賜稿的學者前輩,也要感謝編輯委員們的義務投入幫忙及兩位執編辛苦的整理、校對與連絡外,更要感謝蘭臺出版社盧瑞琴社長全心全力的支持。她不計盈收損益,一心為中國學術界付出貢獻的願力,實是這炎涼現世的難得清泉。
最後,我還想在此對兩位影響我一生的老師致上無限的敬意與謝意。首先是對我一生讀書影響最大的前清禮親王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在民間傳經歷史中,他是民國以來深弄小巷裏一縷不絕的幽香;其次是從我讀碩士直到現在,一路在經學研究上,幫助我、指導我的林慶彰老師,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掌起臺灣經學研究一盞常亮不滅的明燈。他們一個在民間,一個在廟堂,為經典傳授奉獻一生,如果沒有他們的深刻影響,我今天不可能有因緣編輯出版這本刊物。
經典教人處常,也教人應變。它們是現世紛亂的一份貞靜,是生命茫然的一帖良方。這是我今生所知所見最美好的禮物了,願以此園地與大家共享,也誠心的邀請您將大作投稿在這每半年一期的《經學研究論壇》中。
花開有時。
種子既已撒下,只要我們細心灌溉,努力耕耘,相信時機一到,定會天心月圓,滿室馨香。是為序。
陳進益筆於如是齋中
2012年7月30日
經學研究論壇第一期-目錄
第一期 2012年11月
目 錄
發刊詞 陳進益 1
《周易》、諸子文義互補――兼論楊樹達《周易古義》體例問題 何志華 3
《易傳》「窮神知化」的理論驗證途徑――論張載對天道本體的認識與驗證 曾志偉 19
略述《道藏》中「易學」的分布、研究狀況與「道教易學」的定義 段致成 41
技進於道,從術到學――數ヽ象ヽ理ヽ圖兼重的杭辛齋《易》學 陳進益 55
經學理想的世界文化空間藍圖:廖平《尚書》學中的「周公」論述與意義 魏綵瑩 89
南菁書院與張錫恭的禮學 商 瑈 143
憤憾書寫――馮玉祥《讀春秋左傳札記》 蔡妙真 175
楊伯峻注《論語》之方法及其價值 楊 菁 213
一本《大學》,多元解釋:民間儒教對《大學》的宗教性解釋 鍾雲鶯 255
變動時代的經學――從顧頡剛的讖緯觀考察 梁秉賦 293
從《經學通誥》看葉德輝之經學思想及其經學史觀 邱秀春 313
斯文延不墜,茂典振學風――專訪林慶彰教授談《民國時期經學叢書》 何淑蘋 369
貞者,事之幹也 江闊 387
《經學研究論壇》稿約 408
《經學研究論壇》撰稿格式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