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出版內容簡介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叢書精為中日外交研究權威陳鵬仁教授著譯,以中日外交史、中日關係史為主軸,多面向探究日本人對中國的政策及文化觀,深度解析中日關係的歷史與思想脈絡,開啟門徑期為廣大學仁提供研究便利,垂範後世,是中日關係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研究中日關係不可或缺的文獻,意義非凡。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收錄了宮崎滔天、石射豬太郎等人的自傳與回憶錄,以及有關孫中山與日本友人的珍貴史料,帶領讀者深入探索兩國的外交交錯歷程。書中文章既具文獻價值,又充滿歷史現場感,為中日關係史研究者提供了珍貴史料的典藏,意義深遠。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包括:
1.《三十三年之夢─宮崎滔天自傳》宮崎 滔天 著
2.《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臼井勝美 著
3.《近百年來中日關係》李雲漢 著
4.《中日外交史(北伐時代)》臼井勝美 著
5.《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陳鵬仁 著
6.《張作霖與日本》河本大作 編
7.《石射豬太郎回憶錄》石射 猪太郎 著
8.《世紀之足跡─臺灣人日本海軍志願兵》陳鵬仁 編著
9.《宮崎滔天論 孫中山與黃興》宮崎 滔天 著
10.《論中國革命與先烈》宮崎 滔天 著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是探究中日交錯歷程的重要史料,通過收錄宮崎滔天、石射豬太郎等多位重要歷史人物的自傳與回憶錄,並輔以多篇關於孫中山及其日本友人、北伐時期中日外交互動等議題的專論,深入解析了中日兩國複雜交織的近代史。此書不僅是中日外交史研究的學術豐碑,也是促進兩國文化與思想交流的關鍵文獻,具有非凡的歷史與文獻價值。
全書收錄十部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中日關係的演變脈絡。例如宮崎滔天的《三十三年之夢》以個人視角講述他與孫中山的友誼,以及日本知識分子對中國革命的支持;《石射豬太郎回憶錄》則從日本外交官的角度反思中日事變的教訓與局限。這些史料以詳實的檔案資料和多角度分析,探索了北伐期間的中日外交互動,為這段被忽視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學術參考。
多部書中從人物切入的歷史敘事,如《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展現了孫中山在日本活動中的多位重要支持者的貢獻,例如宮崎滔天、萱野長知等人,他們在思想與行動上如何助力孫文。而《張作霖與日本》詳細記述了張作霖遇刺事件的來龍去脈,揭示了中日關係中權力鬥爭的隱秘面相。此書對事件相關者的多角度記錄,進一步強化了歷史研究的立體性與細膩度。
陳鵬仁教授的編譯與詮釋,使這些近代史料不僅成為研究中日關係的珍貴典藏,更啟發當代讀者思考中日關係的持續性與變化。例如,《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揭示了日本外務省的政策思潮及其對中國的外交策略,讓我們得以從歷史的角度審視兩國關係的歷程與現代影響。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匯聚了豐富的史料與深入的學術分析,既是中日關係史研究的重要裡程碑,也是一部充滿啟發的跨文化經典著作。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譯者介紹
譯者陳鵬仁,原名陳鼎正,以筆名行。出生於臺南縣山上鄉。從幼稚園就學日文。山上國民學校畢業後,就去日本神奈川縣海軍空C廠當少年工。日本投降時在橫須賀的海軍工廠。臺灣法商學院(臺北大學前身)肄業,日本明治大學經濟學士、政治學碩士、美國西東大學文學碩士、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任職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多年,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所教授兼主任所長、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史學所講座教授、中正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彌堅基金會董事長。
專研中日關係史、日本政治社會文學歷史文化等問題。著譯專書有《世界近代史》、《戰後日本的政府與政治》、《張學良與日本》、《孫中山與日本友人》、《日本文化史導論》、《近代日本的作家與作品》、《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等一百八十多冊。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目錄
1.《三十三年之夢─宮崎滔天自傳》
序文(孫文、清藤幸七郎、無何有鄉生) 12
自序 15
故鄉的山河 21
我的家庭 22
中學和大江義塾 24
自暴自棄的反動 29
成為基督教徒 31
思想的變化與初戀 38
大方針已定 48
入夢寐鄉國 52
無為的四年 54
遠征暹羅 61
回國中的三個月 71
第二次遠征暹羅 82
嗚呼二哥已死 91
新生面到來 96
再入夢寐國 100
興中會首領孫逸仙 106
外行的外交家 113
康有為到日本 125
南洋的風雲與我黨的活動 135
形勢急轉 144
大舉南征 153
入獄新加坡 161
大本營(佐渡丸船中) 178
經綸策劃悉遭敗績 187
與孫逸仙書 191
惠州事件 204
且唱落花歌 212
附錄 231
一、宮崎滔天著「三十三之夢」解說 231
二、宮崎滔天與「三十三年之夢」 251
三、關於「三十三年之夢」及其中譯本 258
譯者的話 266
陳鵬仁先生的著書籍譯書 267
2.《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
新版譯序 6
譯者的話 8
一、太平洋戰爭備忘錄(代序) 10
二、凡爾賽.華盛頓體制與日本 28
三、日本對中國不干涉政策的形成 63
四、「中日事變」前的中日交涉 109
五、日本外務省與中國政策 141
六、東亞新秩序構想與英國 178
七、近代的中日關係 209
八、幣原外交覺書 264
九、田中外交覺書 282
十、後記 304
3.《近百年來中日關係》
前言 8
近百年來的中日關係 序文 36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日關係 張羣 64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日關係 陳鵬仁 譯 71
蔣介石先生與東方文化 孔德成 82
蔣介石先生和東方文化 陳鵬仁 譯 85
蔣介石先生遺德顯彰會趣旨書 陳鵬仁 譯 88
蔣介石先生遺德顯彰會會旨 91
我們為何要感念蔣介石先生的遺德 陳鵬仁 譯 95
紀念和表彰蔣介石先生遺德的意義 灘尾弘吉 98
「蔣總統秘錄」與我 陳鵬仁 譯 104
「蔣介石秘錄」和我 鹿內信隆 109
永懷蔣公恩德 陳鵬仁 譯 116
為蔣介石先生誕辰一百週年乾杯 岸信介 118
先總統 蔣公大事年表 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120
蔣介石先生年表 陳鵬仁 譯 168
陳鵬仁先生的著書及譯書 192
4.《中日外交史(北伐時代)》
編譯者的話 4
一、北伐與幣原外交 8
二、滿洲與山東─一九二七年 50
三、濟南事件 73
四、幟滿洲的易帳 96
五、田中外交的崩潰 131
附錄、誓雪五三國恥 159
附錄、我在五三事變的經歷 173
附錄、五三慘案的善後─中日交涉經過秘辛 188
附錄、北伐、統一與日本 199
後記 219
5.《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
自序 10
再版自序 12
孫逸仙其仁如天 宮崎滔天 14
我參加了辛亥革命 萱野長知 21
辛亥革命與我 古島一雄 36
我對於辛亥革命的回憶 宮崎槌子 56
辛亥革命密話 萱野長知 80
孫逸仙是為大戰略家 「新日本」編者 108
送迎孫中山先生私記 澤村幸夫 112
嗽巖枕濤錄 池亨吉 150
孫中山先生從福州亡命日本始末 多賀宗之 160
給孫逸仙先生的詩 見玉花外 164
青幫.紅幫 平山周 171
我對於孫中山先生的回憶 萱野長加 181
現在存的孫中山回憶 太田宇之助 186
為辛亥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位日本人山田良政 平山周 191
宮崎滔天與「三十三年之夢」 宮崎龍介 194
宮崎滔天著「三十三年之夢」解說 吉野作造 202
關於「青幫三十三年之夢」及其中譯本 陳鵬仁 226
關於萱野長知著「中華民國革命秘笈」 陳鵬仁 238
黃克強先生軼事 陳鵬仁 241
附錄:孫中山先生給日本人的文電信禮 245
附錄:有關孫中山先生的日文文獻 280
陳鵬仁先生的著書及譯書 411
6.《張作霖與日本》
新版譯序 陳鵬仁 4
前言 陳鵬仁 6
張作霖被炸死前後 町野武馬 18
我殺死了張作霖 河本大作 39
炸死張作霖事件 岡田啟介 52
張作霖被炸死的真相 臼井勝美 61
張作霖被炸死事件 林久治郎 87
張作霖的被暗殺 森島守人 97
張作霖被炸死事件 森正藏 108
滿洲某重大事件 原田熊雄 122
炸死張作霖與町野武馬 森義彪 132
滿洲某重大事件 戶川猪佐武 145
皇姑屯事件內幕 島田俊彥 162
我們如何計劃發動九一八事變 花谷正 182
張作霖之死與楊宇霆之死 高陽 205
7.《石射豬太郎回憶錄》
譯者的話 6
吉林總領事時代 8
上海總領事時代 30
東亞局長時代──中日事變 69
我對於收拾中日事變的意見 126
待命大使時代 152
日本天皇與外交官 171
石射豬太郎對中國的理念 182
附錄 關於藏本失的日期 187
附錄 陳公博亡命記 190
陳鵬仁先生的著書及譯書 201
8.《世紀之足跡─臺灣人日本海軍志願兵》
獻辭 6
前言 陳鵬仁《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 10
第一篇 海軍志願兵訓練所 16
第二篇 高雄海兵團訓練所 40
第三篇 分發與進修 50
第四篇 二次大戰以後 70
第五篇 個人回憶 80
附錄一 關於昭和天皇胞弟高松宮日記 211
附錄二 日本海軍最高幹部及其各地海軍武官 216
附錄三 日本各艦隊隊司令長官及參謀長 245
後記 274
9.《宮崎滔天論 孫中山與黃興》
凡例 8
自序 9
一、孫逸仙論 宮崎滔天 14
二、孫逸仙論 宮崎滔天 18
三、孫逸仙其仁如天 宮崎滔天 40
四、與革命黨領袖黃興一夕談 宮崎滔天 46
五、黃興先生逝世三週年的回憶 宮崎滔天 52
六、黃興將軍與刺客高君 宮崎滔天 66
七、湖南行 宮崎滔天 77
八、廣州行 宮崎滔天 105
九、我對於辛亥革命的回憶 宮崎槌子 138
十、宮崎滔天與「三十三年之夢」 宮崎龍介 156
十一、宮崎滔天著「三十三年之夢」解說 吉野作造 163
十二、關於「三十三年之夢」及其中文譯本 陳鵬仁 181
十三、關於「宮崎滔天著全集」第一卷 陳鵬仁 189
十四、關於「宮崎滔天著全集」第二卷 陳鵬仁 193
十五、關於「宮崎滔天著全集」第三卷 陳鵬仁 197
十六、關於「宮崎滔天著全集」第四卷 陳鵬仁 199
十七、關於「宮崎滔天著全集」第五卷 陳鵬仁 206
十八、宮崎滔天與孫中山的筆談殘稿 陳鵬仁 214
十九、黃克強先生軼事 陳鵬仁 228
二十、由陳著「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談起 李雲漢 231
二十一、國父給宮崎滔天的函電 孫中山 239
附錄:國父旅日年表 251
10.《論中國革命與先烈》
譯者序 陳鵬仁 8
中國革命的大勢 宮崎滔天 10
中國革命與列國 宮崎滔天 17
東京通訊 宮崎滔天 22
東京消息 宮崎滔天 45
為「擾亂金融」誣 宮崎滔天 73
關於中國留學生 宮崎滔天 87
宮崎滔天書信 宮崎滔天 100
胡寫日記 宮崎滔天 145
桂太郎與孫逸仙 宮崎滔天 153
鄭弼臣君 宮崎滔天 160
史堅如君 宮崎滔天 166
陳天華君 宮崎滔天 176
趙聲君 宮崎滔天 178
畢永年君 宮崎滔天 181
孫竹丹君 宮崎滔天 183
程家樫君 宮崎滔天 186
山田良政君 宮崎滔天 193
故山田良政君建碑式 宮崎滔天 198
山田良政建碑紀念辭 孫中山 204
山田良政 平山周 206
孫中山先生與我 秋山定輔 209
孫逸仙在長江一帶聲望 水野梅曉 220
深沉大度的人物孫逸仙 小川平吉 223
辛亥革命與孫中山先生的中日聯盟 山田純三郎 225
南方熊楠紀念館訪問記 陳鵬仁 241
「國父全集」所沒有的幾封信 陳鵬仁 245
南方熊楠日記中的國父 陳鵬仁 251
宮崎滔天故居訪問記 陳鵬仁 260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第三輯》導讀
1.《三十三年之夢─宮崎滔天自傳》
宮崎滔天,生於明治初年,是一位活躍於中日關係的志士,他積極參與東亞事務,成為中日兩國之間的橋樑。其自傳《三十三年之夢》真實記錄了這段歷史背景,不僅反映了當時日本青年對國際形勢的理解,還探討了他們的思想源泉和時代潮流。
書中特別記述了宮崎與孫中山的深厚情誼,指出孫中山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和犬養毅等人的庇護,對中國革命和東亞局勢的深遠影響。宮崎成為孫中山的早期摯友之一,他的經歷構成了中日交往史中的重要篇章,使本書成為辛亥革命初期的重要史料,並兼具歷史真實性和生動的敘事魅力。
2.《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
本書為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教授白井勝美先生的專著《中國をめぐる近代日本の外交》的中譯版,並附有他撰寫的兩篇重要論文〈幣原外交覺書〉和〈田中外交覺書〉的譯文。白井教授早年在日本外務省外交檔案室服務,累積了豐富的史料解讀經驗與卓越的研究視角。憑藉對外交文書的透徹理解,他所撰寫的關於中日外交的論文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不僅探索了中日關係中的深層脈絡,還為讀者揭示了日本近代外交決策中的思潮與策略,為理解中日關係史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與啟發。
3.《近百年來中日關係》
這本書是由陳鵬仁所翻譯的中日雙語作品集,收錄了多位學者及政要關於近代中日關係與蔣介石先生的多篇研究與紀念文章,涵蓋的議題廣泛且深入。透過詳細的時代背景描繪與深刻的歷史分析,這些文章展現了兩國在外交、文化上的互動及影響。全書不僅探討蔣介石在東亞局勢中的重要地位,也彰顯了近代中日關係的複雜性與深遠影響。
4.《中日外交史(北伐時代)》
《「中日外交史」(北伐時期)》是白井勝美教授的一部具有深遠意義的著作,聚焦中國「大革命」時期的中日關係。本書基於白井教授過去發表的多篇研究文章,旨在宏觀呈現戰前兩國在複雜局勢下的互動。他深入探究了此時期中日兩國關係的惡化根源,思考這一破滅狀態是否無可避免,並引用大量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的文獻,為研究提供了詳實依據。書中附錄了四篇專文,聚焦五三慘案及其影響,並涵蓋五三事變中的個人見證和中日交涉的歷史秘辛,從多角度展示北伐及統一運動中兩國的外交脈絡。
5.《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
《孫中山先生與日本友人》是陳鵬仁深入探討國父孫中山與日本友人交誼的首部專著。書中收錄了多篇來自日本志士的珍貴文獻,透過這些記錄,不僅展現了中日友人的真摯情誼,亦勾勒出辛亥革命的歷史畫面。出版後,隨著工作機會接觸更多日本關於孫中山的文獻資料,作者又將新增的史料補充至書中,豐富了該書對中國革命史的貢獻,進一步拓展了讀者對孫中山及中日關係的認識。
6.《張作霖與日本》
《張作霖與日本》收錄了日本政界與學界的諸多研究及回憶文章,意在揭露九一八事變的前奏——張作霖被炸事件的真相。作者在本書中進行了對九一八事變遠因的梳理,並以大量日方文獻資料還原張作霖被炸的事實,除了岡田啟介的〈炸死張作霖事件〉,並包含町野武馬、河本大作、臼井勝美、林久治郎等日本知情人對事件的記述,逐步揭示張作霖被炸背後的策劃與行動。通過日方的自述和資料,為現代史研究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史料,有助於更接近歷史的真相。
7.《石射豬太郎回憶錄》
日本外交官石射猪太郎歷經中國、美國、英國、墨西哥、泰國、荷蘭、巴西及緬甸等多地,其中在中國的工作經歷最為深遠。譯者陳鵬仁精選了石射自傳《外交官的一生》中涉及中國的部分,深入描述了他在吉林和上海總領事、東亞局長以及待命大使等職位上對中日關係的觀點與建言。此外,書中附錄兩篇文章,〈關於藏本失的日期〉和〈陳公博亡命記〉,為讀者還原了時局細節。透過這部回憶錄,讀者將得以窺見一位日本外交官在近代東亞風雲變幻中的見聞和立場。
8.《世紀之足跡─臺灣人日本海軍志願兵》
本書紀錄了二戰期間臺灣青年作為日本海軍志願兵的歷史。日本海軍的實力自1870年成立以來迅速崛起,特別是在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中的表現,使其受到西方列強的警惕,促成了1921年華盛頓會議對其軍力的限制。1941年,日軍發動珍珠港攻擊後,隨著戰事進展,海軍制海和制空權的喪失導致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敗退。該書以珍貴照片呈現了臺灣首批日本海軍志願兵的經歷,並加入了相關歷史背景。書中還包括多位日方政要的獻辭及譯者陳鵬仁撰寫的歷史附錄,為讀者深入認識日本海軍提供了多角度的參考。
9.《宮崎滔天論 孫中山與黃興》
該書由多篇關於宮崎滔天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貢獻文章組成。內容首先收錄宮崎滔天對國父孫中山及黃興的論述,並介紹其代表作《三十三年之夢》和《宮崎滔天全集》;隨後,宮崎滔天夫人對革命的回憶和譯者陳鵬仁的補充文字進一步補足了史料,是認識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之一。
10.《論中國革命與先烈》
本書由譯者陳鵬仁翻譯並編選的宮崎滔天重要著作集,涵蓋其對中國革命的見解及紀實文章,並包括對多位中國革命志士如陳天華、趙聲、畢永年等的紀念文。此外,書中附錄了宮崎滔天的書信與日記,並特別收錄了南方熊楠日記中的孫中山相關內容及《國父全集》外的珍貴信函與序文,這些皆為鮮少公開的歷史資料,對研究近代中日關係與中國革命史極具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