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以《午夜之子》為例-出版內容簡介
拉什迪是印度裔的英語作家,《午夜之子》是其成名之作。此作品曾三獲英國布克獎,為拉什迪贏得廣泛聲譽和眾多讀者,同時也因晦澀難懂被譽為「後現代文學中的一座迷宮」。
如果讀者恰巧對拉什迪的作品感興趣,又恰巧覺得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難解之謎,那麼作者推薦這本書,其內容「有關鍵情節透露」,可以充當打開拉什迪作品的一把鑰匙。如果讀者不是拉什迪的粉絲,但是對文本分析和文本細讀的方法感興趣,作者也推薦這本書,因為文學文本雖然千差萬別,但是語言之後的結構方式和思維方法卻是異曲同工,作者出版這本書的著力點正在於此。如果讀者不是文學批評者,而是一個四處尋求借鑒的文學創作者,作者還是推薦這本書,因為其意在展示,拉什迪這個創作高手如何一磚一瓦構建了《午夜之子》這座小說的大廈。
作者這本《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
以《午夜之子》為例》,以《午夜之子》為例,還原文本至印度文化背景,結合多元敘事理論,融合多學科視角,剖析小說的人物、結構,和語言特色,較為細緻與全面地闡述了拉什迪作品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手法,由此更可以?見印度宗教哲學和精微的印度文藝理論。
該書為作者及其作品研究又添新說。
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以《午夜之子》為例-作者介紹李蓉
李蓉,女,文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擔任高級英語及英美文學課程教學。
教學與生活中貫徹行知合一的理念,堅持紀錄課堂與生活點滴,努力讓知識照亮生活,滋養性命。2013年發起福州行知讀書會,為促進跨學科交流,推動全人教育,持續活動至今。
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以《午夜之子》為例-目錄
自序 / 賣瓜者言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拉什迪其人 ............2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方法,和意義 ............12
第四節 研究思路和難點 ............22
第五節 框架結構 ............24
第二章 梵我一如:印度宗教哲學思想述要 ............29
第一節 印度宗教哲學:哲學的宗教,宗教的哲學 ............30
第二節 印度宗教哲學發展脈絡:從吠陀到吠檀多 ............33
第三節 吠檀多派的思想派別:梵我關係的不同看法 ............38
第四節 印度宗教哲學的核心概念:輪回、解脫、梵我一如 ............41
第五節 《午夜之子》中的吠檀多哲學思想:梵我一如 ............55
第三章 概念化的人物:梵性「自我」 ............67
第一節 與梵同一的自我:阿特曼 ............68
第二節 作為「世界四因」的薩利姆:「梵」的概念化人物 ............72
第三節 薩利姆的神話原型:似與不似 ............88
第四節 薩利姆的鏡像:一個符號的多重所指 ............107
小結:概念化人物之淵源與超越 ............117
第四章 符號化的結構(上):梵之空間曼陀羅 ............121
第一節 梵之空間迴響:斯波塔 ............122
第二節 遍在的薩利姆:小說世界的圓心 ............130
第三節 自我、家族、國家:三個同心圓 ............146
第四節 外祖父的回歸:三個同心圓 ............165
第五節 全息意象圖示:多彩的曼陀羅 ............175
第五章 符號化的結構(下):梵之時間曼陀羅 ............195
第一節 梵之時間輪回:卡拉之輪 ............196
第二節 小說的嵌套敘事:三個同心圓 ............202
第三節 小說的敘事序列:達摩四期 ............212
第四節 小說中的數字:「三」、「一」奧義 ............228
小結:符號化結構之淵源與超越 ............237
第六章 詩化語言:梵之摩耶 ............241
第一節 語言的摩耶:形色與空無 ............242
第二節 小說中的情味:無味之味 ............250
第三節 小說中的圖畫:無色之色 ............266
第四節 小說的影視效果:幻中之幻 ............279
第五節 小說中的曲語:韻外之致 ............291
小結:詩化語言的淵源與超越 ............301
結論 ............305
參考文獻 ............313
後記 ............325
拉什迪小說的多元敘事與梵我一如思想研究──以《午夜之子》為例-序/導讀
自序 / 賣瓜者言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首先要誇誇作者。可我沒有什麼名頭,要誇也只能是問心無愧地說,寫論文時我是個踏踏實實的作者,教學生時我是個踏踏實實的老師。
其次要誇誇著作。不過著作也未曾榮獲什麼獎項,要誇也只能質樸平實地說,此書是本人的博士論文,算得上是本人出品的良心之作。
良心之作包含了功夫。本書是關於拉什迪小說《午夜之子》的評論。《午夜之子》雖是各種英國文學教材必提的篇目,可它卻又以難懂著稱,不下工夫就看不懂,看不懂也就沒法兒評論。所以當初在讀到這本小說時,我一頭就紮了進去。據拉什迪說,他的這本小說前後寫了五年,為了弄懂這本小說,我也前後花了五年;小說大概二十萬字,我寫的關於這本小說的論文也有二十萬字。對一本小說投入時間如此之久,耗費精力如此之多,再回想其間遭遇的種種困難,大言不慚,覺得自己真是下了功夫。
下功夫有可能是因為笨。坦白地說,確實有點兒笨,但笨不在智商,笨在不取巧。問:關於拉什迪小說的評論那麼多,人家不都需要看懂小說,都需要下功夫麼?答:相關評論雖眾,可大多都是套用後現代以來西方文學理論,把功夫花在了文本之外,談意識形態,政治衝突,宗教摩擦。但其實,拉什迪的英語書寫之下有一顆印度的心。只有把文本還原至印度文化背景,以文本為本,深入分析,方能窺見其中奧秘。因此,我心無旁騖,直衝文本而去,追問它所蘊含的印度哲學思想和藝術特色,一路走來,著實坎坷。這對我的知識儲備是個挑戰。我的專業是英美文學文化,對於印度文學文化原本一無所知。但為了研究,我踏入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無論是艱深的印度宗教哲學,還是精微的印度文藝理論,都從頭學起。這對我的闡釋能力也是個考驗。我必須要考慮如何才能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而讓讀者也能「跨界」,走進文本,走進印度文學文化的領域。所以,論文研究的問題說來簡單:無非就是拉什迪的作品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寫得好不好,又何以見得。可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摸著良心說,我真的下了笨功夫。
勉強誇完了自己,誇完了著述,最後還想說說這書對於讀者有什麼益處。如果讀者恰巧對拉什迪的作品感興趣,又恰巧覺得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難解之謎,那麼我推薦這本書,其內容「有關鍵情節透露」,可以充當打開拉什迪作品的一把鑰匙。如果讀者不是拉什迪的粉絲,但是對文本分析和文本細讀的方法感興趣,我也推薦這本書,因為文學文本雖然千差萬別,但是語言之後的結構方式和思維方法卻是異曲同工,我的著力點正在於此。如果讀者不是文學批評者,而是一個四處尋求借鑒的文學創作者,我還是推薦這本書,因為其意在展示,拉什迪這個創作高手如何一磚一瓦構建了《午夜之子》這座小說的大廈。
如上,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誇畢。
當然,我不會因為自誇而丟掉自知之明。閱讀碎片化的今天,讀小說的已然是小眾,讀嚴肅小說的更是稀少,至於讀嚴肅小說相關評論的人大概數起來連屈指都不必。即使如此,似乎也沒什麼遺憾。每本小說都是一個人,每個人也都是一本小說。我讀小說,亦是小說讀我。能夠遇到拉什迪和他的《午夜之子》,能夠走進、描述他們的浩瀚,我是快樂的。而心中有了這份自得之樂,夫復何求?!
2018年10月於福州煙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