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研究論壇第四期-出版內容簡介
《經學研究論壇第四期》刊載九篇研究論文、新書介紹、會議紀要等共十四篇文章,記錄了2018年臺灣經學研究的點點滴滴。
本期所刊載的九篇研究論文中,在時間的縱深上,從先秦的《春秋》、《周易》跨越到民國的唐文治、閻錫山與胡蘭成;在主題的廣度上,從《春秋》、《左傳》、《周易》、《太玄》,以及對孔子與仁學的討論都有所觸及。
經學研究論壇第四期-作者介紹
編審委員會
編審顧問:林慶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編審委員:朱孟庭(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孫致文(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陳進益(清雲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郭妍伶(一貫道天皇學院一貫道學系助理教授)
楊 菁(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劉德明(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鍾雲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簡逸光(福建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主 編:陳進益
編 輯:何淑蘋、趙修霈
經學研究論壇第四期-目錄
主編序 陳進益 1
《周易集解》所引王弼注與《周易正義》互異考 羅燕玲 3
《太玄》在易學史上的學術意義與價值 陳詠琳 41
修行以知卦德──胡蘭成《易》學思想初探 陳進益 55
春秋時期卿大夫的雙重性──以《左傳》「崔杼弒君」為例 黃雅詩 83
穆文熙《左傳》評點版本源流考 李衛軍 97
唐文治讀《左》法述論 郭妍伶 113
郭璞注四種引《國語》校證 郭萬青 139
從《史記‧孔子世家》論司馬遷如何認識與塑造孔子 簡逸光 151
閻錫山之仁學及其政治開展 林彥廷 167
彙編一帙,蔚為大觀──評《中國香港、台灣地區詩經研究文獻目錄(1950-2010)》 何淑蘋 195
書介:《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 謝南盛 201
2017年「唐文治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 郭妍伶 207
2017年「單周堯教授七秩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何銘鴻 213
民國104-106年(2015-2017)臺灣出版經學專著一覽表 何柏崧、呂家恩 221
稿約 241
撰稿格式 243
編審委員會 245
經學研究論壇第四期-序/導讀
經學研究論壇第四期主編序
陳進益
相對於現今輕、薄、短、小、快的流行趨勢,傳統經典研究顯然是十分違逆潮流的。這樣一本厚重且不斷琢磨的經典研究期刊所服務的對象,顯然是社會中的極少數。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願意做這逆反時代潮流的事呢?畢竟錦上添花的熱鬧從來都不缺人喧嘩,雪中送炭的溫暖自古卻都少見。既然熱鬧的事不缺人做,那就讓愛熱鬧的去熱鬧吧!沒人願意做的事,我們不妨揀拾起來,踏踏實實的耕耘下去。我們相信,積累起歷史文化厚度的不會只是流行一時的風尚,它更需要的是用深耕厚實的經典,紮下穩如磐石的基礎。
因此,本期所刊載的九篇研究論文中,在時間的縱深上,從先秦的《春秋》、《周易》跨越到民國的唐文治、閻錫山與胡蘭成;在主題的廣度上,從《春秋》、《左傳》、《周易》、《太玄》,以及對孔子與仁學的討論都有所觸及。其主要內容分別有:羅燕玲的〈《周易集解》所引王弼注與《周易正義》互異考〉,對李鼎祚《周易集解》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有更深一層的思考;陳詠琳〈《太玄》在易學史上的學術意義與價值〉,則對揚雄擬《易》作《太玄》,揉合陰陽五行、儒家倫常、黃老思想等元素,建構出一套思想系統有簡潔的論述與說明;陳進益〈修行以知卦德──胡蘭成《易》學思想初探〉,則以「知人論世」的角度指出,胡蘭成有別於傳統,認為卦德的「德」就是「性」,「修行」是回到原本的狀態,所以「修行以知卦德」便是「回到本來面目便可與《易經》相應」;黃雅詩〈春秋時期卿大夫的雙重性 ──以《左傳》「崔杼弒君」為例〉,則對崔杼弒君後另立新君的行為,指出其不僅是卿大夫超越君權的具體表現,更展現出卿大夫在禮樂制度中介於國君與士之間的雙重性;李衛軍〈穆文熙《左傳》評點版本源流考〉,則指出研究明人穆文熙《左傳》十二卷與三十卷兩個系統評點皆以萬曆年間劉懷恕刻本最為可靠;郭妍伶〈唐文治讀《左》法述論〉,對於近代教育先驅,倡言讀經救國,重視閱讀經典的唐文治,其讀《左傳》方法有所探討說明;郭萬青〈郭璞注四種引《國語》校證〉,則將郭璞在《爾雅》、《方言》、《山海經》及《穆天子傳》四書注中引《國語》處,做了詳細的校證;簡逸光〈從《史記‧孔子世家》論司馬遷如何認識與塑造孔子〉,則指出〈孔子世家〉除了寫孔子一生經歷,文字間亦有其對聖賢的崇敬與寄託自身抱負的理想;林彥廷〈閻錫山之仁學及其政治開展〉,則探索民初著名軍閥閻錫山在退出政治中心後,藉著《四書》、《五經》,建構其仁學之體系,並設計了未來中國之建設藍圖的現象。
此外,還有由何淑蘋所寫的〈彙編一帙,蔚為大觀──評《中國香港、台灣地區詩經研究文獻目錄(1950-2010)》〉,謝南盛寫的新書介紹〈《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以及郭妍伶〈2017年「唐文治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何銘鴻〈2017年「單周堯教授七秩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兩人所整理的〈會議紀要〉,最後還有何柏崧、呂家恩為大家整理出來的〈民國104-106年(2015-2017)臺灣出版經學專著一覽表〉。透過這十四篇文章中,我們真實留下了2018年臺灣經學研究的點點滴滴。
有價值的事,不論熱鬧流行與否,總得有人去做。感謝本期作者們的書寫與投稿,感謝執行編輯的辛苦幫忙,更感謝蘭臺出版社全然義務的熱心支持,如果沒有他們,這本《經學研究論壇》是沒有辦法問世的。是為序。
進益 筆於2018年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