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首頁 > 蘭臺台灣網路書店 > 史學類 >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時間:2020-08-11     人氣:
作者: 趙朝陽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登入會員,才能使用加入收藏功能
出版社:蘭臺出版社
書籍原價:880
優惠價格:79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精裝
出版時間:2020.8
ISBN:978-986-5633-90-5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為《尚書》(今文部分)「新證」成果的纂集,旨在儘可能呈現此經最新的研究面貌。全書共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中主要匯錄最近數十年來利用出土文獻校讀《尚書》的成果,並稍加考辨、間出己意;附錄則吸收古今學者新舊各說重新編製《尚書》文本,且略施注釋,期於體現最佳研究成果,方便學者使用。文中挂漏踳駁之處,敬希賜正。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作者介紹

趙朝陽(1992—),四川南充人。現爲吉林大學古籍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古文字與經學史研究。已在《鄭州大學學報》、《漢語史與漢藏語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序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緣起和目的

《尚書》,即上古之書,劉熙《釋名.釋典藝》謂「《尚書》,尚,上也。以堯爲上,始而書其時事也」,金景芳謂《尚書》爲「中國自有史以來的第一部信史」 。其內容則是有關虞夏商周政事之彙編,《荀子.勸學》「《書》者,政事之紀也」。在戰國晚年,《尚書》已被列爲六經之一。其初只稱爲《書》,劉歆《七略》云「《尚書》,直言也,始歐陽氏先名之」(《太平御覽.學部》引),但馬王堆帛書〈要〉篇已載《尚書》之名,可能戰國末始稱《尚書》 ,被奉爲經典之後,又被稱爲《書經》。

漢代,《尚書》有今古文之分。今文爲伏生所傳,對於其篇數,皮錫瑞云:

今文《尚書》二十九篇,見於《史記》、《漢書》、《論衡》諸書甚詳。《史記.儒林傳》曰:「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漢書.藝文志》曰:「伏生求得二十九篇。」又曰:「孔氏得古文,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儒林傳〉曰:「伏生求其書,獨得二十九 篇。」又曰:「張霸分析合二十九篇爲數十。」《論衡.正說篇》引說《尚書》者曰:「秦燔《詩》、《書》,遺在者二十九篇。」又曰:「傳者或知《尚書》爲秦所燔,而謂二十九篇其遺脫不燒者也。」又曰:「或說《尚書》二十九篇者,法斗四七宿也。四七二十八宿,其一曰斗矣,故二十九。」又引或說曰「孔子更選二十九篇。二十九篇獨有法也」。據此諸書,是兩漢人言今文《尚書》者皆以爲二十九篇,無二十八篇之說也。然史公所謂二十九篇者,當分〈顧命〉、〈康誥〉爲二篇數之。班孟堅、王仲任所謂二十九篇者,在三家增入〈大誓〉之後,當合〈顧命〉、〈康王之誥〉爲一篇數之。 其說甚是。《史記.周本紀》所述《尚書》分〈顧命〉與〈康王之誥〉爲二,但不知分篇如何。《尚書正義》謂〈顧命〉、〈康王之誥〉中馬、鄭、王本自「高祖寡命」以上屬於〈顧命〉,「王若曰」以下爲〈康王之誥〉。 而僞孔本《尚書》雖亦分〈顧命〉、〈康王之誥〉爲二,但卻以「王出在應門以內」以下屬〈康王之誥〉。今文二十九篇之篇目分別爲:虞夏書:(1)堯典(2)皋陶謨(3)禹貢(4)甘誓;商書:(5)湯誓(6)盤庚(三篇)(7)高宗肜日(8)西伯戡黎(9)微子;周書:(10)牧誓(11)洪範(12)金縢(13)大誥(14)康誥(15)酒誥(16)梓材(17)召誥(18)洛誥(19)多士(20)無逸(21)君奭(22)多方(23)立政(24)顧命(25)康王之誥(26)呂刑(27)文侯之命(28)費誓(29)秦誓。

漢之古文《尚書》,《漢書.藝文志》謂「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其篇目爲:〈舜典〉、〈汩作〉、〈九共〉、〈大禹謨〉、〈益稷〉、〈五子之歌〉、〈胤征〉、〈湯誥〉、〈咸有一德〉、〈典寶〉、〈伊訓〉、〈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馬融、鄭玄、王肅等俱未注此逸書(《經典釋文.序錄》),故其以無傳注師說而漸亡。

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所獻《古文尚書》,內含所謂「孔安國傳」,且文字皆經人爲「隸古」。此本自〈堯典〉分出〈舜典〉,又從〈皋陶謨〉分出〈益稷〉,又增出〈大禹謨〉、〈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說命〉(三篇)、〈泰誓〉(三篇)、〈武城〉、〈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囧命〉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唐時所傳隸古寫本即間有改爲通行字者 ,至天寶三年(744),衛包始奉詔改字,後孔穎達又爲此本作《正義》,經文又刊於石,遂通行於今。 自宋吳棫、朱熹始疑此本古文二十五篇之僞,明梅鷟《尚書考異》 續有辨疑,至於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 、惠棟《古文尚書考》 等出,二十五篇之僞幾已定讞。但維護古文者,迄今仍有之。 至清華簡〈尹誥〉及〈傅說之命〉出,則可以確知晚出古文《尚書》二十五篇部分篇目絕非真本。

鑒於晚出之《古文尚書》廿五篇問題複雜,且自閻、惠之書出,世論《尚書》者,多限於今文《尚書》二十九篇。本書研究對象,亦只是今文二十九篇,只是〈顧命〉、〈康王之誥〉分篇有疑,故暫不分篇,故是爲二十八篇。由於今文《尚書》部分亦賴僞孔本以留存,所以將其所載文字作爲討論的基礎,且篇目順序暫從之 。另外,各篇書序乃晚出,不在討論之列。

《尚書》今文部分(後所述《尚書》均指此)向謂「佶屈聱牙」(韓愈〈進學解〉),又經「七厄」 ,淵博精深如王國維亦謂「於《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 。《尚書》難解之故,王國維歸結爲三:「譌闕,一也;古語與今語不同,二也;古人頗用成語,其成語之意義,與其中單語分別之意義又不同,三也。」 傅斯年在論《周誥》時亦云:

我們現在讀這幾篇,其中全不可解者甚多(曲解不算),不能句讀者不少,其可解可句讀者不特不見得「佶屈聱牙」,反而覺得文辭炳朗,有雍容的態度,有對仗的文辭,甚且有時有韻,然則今日之不能盡讀者,與其謂當時文辭拙陋,或謂土話太多,毋寧歸之於文字因篆隸之變而致誤,因傳寫之多而生謬,因初年章句家之無識而錯簡,淆亂,皆成誤解。且彼時語法今多不解,彼時字義也和東周不全同,今人之不解,猶是語學上之困難也。

有別於《易》、《禮》等義理之書,「《詩》、《書》之訓詁明,即知其義」。 歷代研治《尚書》文本的學者主要是依據其他傳世文獻和古傳注,而有所創獲者尤以清代學者爲著。此僅略述較爲突出之學者,清代早中期治《尚書》代表人物有惠棟,其所撰《九經古義》之《尚書古義》 專採漢注,時有新見,如論「平章百姓」之「平」等,開風氣之先。 其弟子江聲撰《尚書集注音疏》 ,博採諸說,對經文的破讀亦有創獲,惟弊在擅改經字。 王鳴盛則撰《尚書後案》 ,一以鄭玄之說爲本,且時引彝銘爲證。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 遍考經文異字,頗有功於校勘。孫星衍著《尚書今古文注疏》 於經字詁訓、文句斷讀亦間有善言,只是時有文理不暢、顧此失彼之謬。章太炎謂孫《疏》之弊爲「其所疏釋,於本文未能聯貫」 、「真淩誶無復統紀也」 。其後王引之所撰《經義述聞》之《尚書》 部分,其優長在於善用內證,又長於聲韻訓詁,時破經文假借而讀以本字。其又有《經傳釋詞》 十卷,對《尚書》虛字多有揭橥。晚清則有俞樾,其所著《尚書平議》 亦多言假借,惟不及王引之精審。

吳汝綸撰有《尚書故》 ,其爲桐城古文家,正如朱熹謂蘇軾解《書》「看得文勢好」 一樣,其解《書》亦有此特點。桐城派姚鼐《惜抱軒九經說》 有關《尚書》部分和戴鈞衡《書傳補商》 亦是如此。他們的特點正如顧頡剛所云:「桐城派承朱熹之緒,其讀古籍,每能涵泳經文,擺脫經師塵霧。」 此派以文人解經,其弊端則在於不精小學和喜生造訓詁。

孫詒讓撰有《尚書駢枝》 ,強調通「雅辭」之重要性,並主張將《尚書》命誥之辭與《詩經》之〈雅〉、〈頌〉合觀。如其將〈大誥〉「天棐忱辭」與〈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大明〉「天難忱斯」合觀,認爲凡此經「棐」字並當爲「匪」之假借,而「忱」、「諶」皆禪紐侵部字,訓爲信。 此說頗可信從。有趣的是,朱熹早已謂〈大誥〉此處「『棐』字與『匪』字同」、「『忱』、『諶』只訓信,『天棐忱』,如云天不可信」 ,但其謂「棐」與「匪」同只是據《漢書》顏注而知 ,與孫氏不同。

藉助舊傳注故訓、涵泳經文 和與同時期性質相近的文獻或詞句相比較研究,一直是傳統《尚書》文本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此外,在清代學術筆記中亦有許多讀解《尚書》文本之精義。降至民國,曾運乾《尚書正讀》 將「通訓詁」與「審辭氣」進行有效結合,在句法分析方面頗多創見。周秉鈞《尚書易解》 長於語法,在訓詁方面亦有所獲。

與《尚書》相關的文獻或可被發掘的傳世文獻材料,都已被前賢用以解讀《尚書》文字,能解者多已被解決,而疑難問題則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中還包括流傳以致文句錯謬倒亂等問題,沒有其他文獻傳注可以參證,治經者於此只能是「治絲益棼」。在這種情況下,出土材料則爲《尚書》校讀帶來了生機。出土文獻時代較爲固定,且未經後世擾亂,保持字詞、文本原貌,極有利於相近時期、性質傳世文獻的校讀。從清代直至當代,甲骨金文以及戰國竹簡等材料叢出,「二重證據法」 大有可爲,學者據出土文獻以研究《尚書》文本的論著層出不窮。但是由於學科暌隔,專門研究訓注《尚書》的學者,並未能系統全面的考辨和搜集以出土文獻校讀《尚書》的成果,也未廣泛利用出土文獻以研究《尚書》。很多注本仍陳陳相因,不能充分體現當前的《尚書》字詞研究成果。

本書研究的目的是較爲系統和全面地總結輯錄前人利用出土文獻(主要是先秦)校正、解讀《尚書》字詞的成果,並閒下己意,歸納出較爲可靠的校讀成果,以展現當前《尚書》字詞研究的水平,方便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吸收和利用這些研究成果。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目錄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目錄

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對象、緣起和目的 8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14

 (一)根據古文字字形校讀《尚書》 15

 (二)根據古文字本義校讀《尚書》 16

(三) 根據出土文獻所存字詞古義及用法校讀《尚書》17

 (四)根據出土文獻中的通假規律校讀《尚書》 18

  (五)根據出土文獻中的成語校讀《尚書》 19

 (六)根據出土文獻文例校正《尚書》句讀 19

 (七)根據出土文獻書寫格式校讀《尚書》 20

 (八)根據出土文獻所載紀年方式校讀《尚書》 21

 (九)根據出土文獻所載職官校讀《尚書》 22

 (十)根據出土文獻所載史事校讀《尚書》 22

 (十一)根據出土文獻判斷《尚書》篇章年代 23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內容 24

  (一)研究思路 24

 (二)本書的結構 25

 (三)本書體例與說明 26

第一章 今文《尚書》各篇校讀 27

虞夏書 27

 一 堯典 27

  (一)平章百姓 27

 (二)厥民析、厥民因、厥民夷、厥民隩 29

 (三)寅賓出日、寅餞納日 35

 (四)象恭滔天 37

 (五)巽朕位 39

 (六)釐降二女于嬀汭 40

 (七)柔遠能邇 40

 二 皋陶謨 41

  (一)惟帝其難之 41

 (二)天工人其代之 42

 (三)烝民乃粒 43

 (四)其弼直 44

 (五)朋淫于家 45

 三 禹貢 45

  (一)隨山刊木 45

  (二)島夷卉服 46

 (三)被孟豬 47

 四 甘誓 48

  (一)有扈氏威侮五行 48

 商書 49

 一 湯誓 49

  (一)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49

  (二)夏罪其如台 52

 (三)今朕必往 54

 二 盤庚 54

 (一)既爰宅于兹 54

 (二)恪謹天命 55

 (三)惟汝含德 56

 (四)乃亦有秋 57

 (五)其發有逸口 58

 (六)世選爾勞 58

 (七)凡爾眾 59

 (八)盤庚乃登進厥民 60

 (九)各設中于乃心 61

 (十)無遺育 62

 (十一)弔由靈各 63

 三 高宗肜日 64

  (一)高宗肜日正厥事 64

 四 西伯戡黎 70

  (一)指乃功 70

 周書 72

 一 洪範 72

  (一)曰時五者來備 72

 二 金縢 73

  (一)金縢 73

 (二)既克商二年 74

 (三)王有疾弗豫 75

 (四)我其爲王穆卜 77

 (五)公乃自以爲功 79

 (六)植璧秉珪 82

 (七)史乃冊祝曰 83

 (八)遘厲虐疾 84

 (九)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 86

 (十)予仁若考 89

 (十一)敷佑四方 91

 (十二)爾之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93

 (十三)一習吉 94

 (十四)惟永終是圖兹攸俟 95

 (十五)周公居東未敢誚公 97

 (十六)秋大熟邦人大恐 99

 (十七)王與大夫盡 我勿敢言 101

 (十八)王執書以禮亦宜之 102

 (十九)王出郊歲則大熟 104

 三 大誥 105

 (一)洪惟我幼沖人 105

 (二)予不敢閉于天降威 106

 (三)用寧王遺我大寶龜 107

 (四)以于敉寧武圖功 112

 (五)予曷敢不于前文人攸受休畢 113

 (六)厥考翼其肯曰 114

 (七)爽邦由哲 115

 (八)爾時罔敢易法 116

 四 康誥 120

  (一)以修我西土 120

 (二)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 120

 (三)別求聞由古先哲王 122

 (四)恫瘝乃身 124

 (五)要囚 125

 (六)乃其速由 諸節 125

 (七)兹義率殺 127

 (八)高乃聽 129

 五 酒誥 130

 (一)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130

 (二)自成湯咸至于帝乙 132

 (三)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134

 六 梓材 135

  (一)既勤樸斲 135

 七 召誥 136

  (一)則至于豐 136

 八 洛誥 137

  (一)其作周匹休公既定宅 137

  (二)咸秩無文 138

  (三)公無困哉其世享 140

  (四)乃命寧予以秬鬯二卣 142

  (五)萬年其永觀朕子懷德 143

 九 多士 144

  (一)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144

  (二)俊民甸四方 145

 十 君奭 147

  (一)君已曰時我 147

  (二)在昔上帝割申勸寧王之德 149

  (三)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153

  (四)兹迪彝教文王蔑德 154

  (五)惟冒丕單稱德 156

  (六)小子同未在位誕無我責 159

  (七)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 160

 十一 多方 162

 (一)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 162

 (二)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 163

 十二 立政 165

 (一)用勱相我國家 165

 十三 顧命(含康王之誥) 165

 (一)用克達殷集大命 165

 (二)今天降疾殆 167

 (三)上宗奉同瑁 168

 (四)勘定厥功 175

 十四 呂刑 176

 (一)明啓刑書胥占 176

 十五 秦誓 177

 (一)人之彥聖 177

第二章 利用出土文獻校讀《尚書》應注意之問題 180

 第一節 忌隨意牽合出土文獻 180

 第二節 應注意所使用材料的問題 184

 第三節 應注意經今古文字問題 187

引書簡稱表 190

附錄 今文《尚書》文本新編 191

引用書目 319

後記 358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1. 一、單筆購物2000元以下,運費100元;單筆購物2000元以上免運費。
  2. 二、為了保障您的權益,若您發現購買的書籍有瑕疵,麻煩請您留言或是電話詢問後續處理方式。
  3. 三、商品換貨時,麻煩請您留下購買書籍的郵戳或是收據做為憑據。
  4. 四、若需要團體訂購,我們有專人服務。來電請洽博客思出版社:
  5. 電話:02-2331-1675 / 傳真:02-2382-6228 / 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
用戶登陸
用戶名:
密   碼:
驗證碼:看不清?點擊更換
[註冊帳號]    [忘記密碼]